image
image

Susan Soo (非基督徒)

【我本具足】

2025.03.18

“我本具足”源自東方哲學與佛教思想,核心含義是人內在已具備一切完整性與能量,
無需向外索取,強調對內在潛能的肯定…”

image

【我本具足】

2025.03.18

“我本具足”源自東方哲學與佛教思想,核心含義是人內在已具備一切完整性與能量,無需向外索取,強調對內在潛能的肯定…”

imageSusan Soo (非基督徒)

分享文章

分享文章

“我本具足”源自東方哲學與佛教思想,核心含義是人內在已具備一切完整性與能量,無需向外索取,強調對內在潛能的肯定。以下從哲學內涵、現實啟示、修心方法三個層面為你詳細解讀:

哲學內涵

“我本具足”直譯為“我本身已經完整具足一切”,最早見於《華嚴經》的“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”,六祖慧能在《壇經》中進一步闡釋為“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”。其核心觀點是眾生本具佛性,如同種子蘊含成長為參天大樹的所有基因,這種思想並非否定後天努力,而是強調人內在潛能的完整性。就像稻谷的成長需要陽光雨露,但其生命密碼早已存在於種子內部,人類的成長邏輯與此相通。

現實啟示

在現實生活中,人們常常給自己“設限”,比如認為只有得到了某個東西才是快樂的,認為誰得對自己好,自己才是值得被愛的,誰來肯定自己才能證明自己有價值,認為對方得道歉自己的傷口才能愈合等。這些限制性的信念,讓人們開始向外求,去追逐物質、愛與認可,陷入受害者模式。而“我本具足”的理念,讓人們意識到自己什麽都不缺少,不需要再向外界索取能量,自身就能發光發熱自成一體。

修心方法

• 覺察情緒與信念:在修心過程中,要覺察自身的情緒,感受情緒在身體的具體部位,然後通過特定的釋放技巧將這些情緒徹底釋放。例如,當想買東西又怕花錢時,覺察是相信了自己沒錢的信念,最底層是對死亡的恐懼,怕自己活不下去的恐懼,將其釋放出來。

• 向內觀與接納:要向內觀,覺察自己一切情緒的來源,感受它,釋放它,從而慢慢感受到本自具足的狀態,達到內在圓滿智慧。

• 破除限制性信念:當升起一個念頭時,去覺察背後是什麽樣的信念驅使的,然後釋放掉這個信念,在心里對它放手。